|
虹吸式咖啡壶及制作 全方位解析許多人喜歡虹吸壺就是因爲優雅的器具和操作,還有那化學實驗的調調,看著熱水慢慢從底壺緩緩上升的神奇過程,每一步操作都控制在制作者的手中。虹吸式咖啡在制作時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表演性,就算平時對咖啡沒有太多接觸的人,在觀看制作時往往也心生好感,是一種只是看就會覺得很好喝的制作方式。 關于虹吸壺的發源地是德國還是英國或者其他國家的說法都有,有點難以捉摸,但不論何處,想必靈感均來自化學實驗的過程。簡單地說虹吸式咖啡的發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起源于歐洲,推廣自日本,流行于世界。 虹吸式咖啡雖然源自歐美,但卻風靡于亞洲,看起來一絲不苟的制作方式大概比較符合日本的做事態度,加上虹吸式咖啡的出品風格比較純淨明亮,早年流行于日本和我國台灣地區。我國大陸地區咖啡普及的較晚,10年前的咖啡館大多也是使用虹吸壺制作咖啡。雖然近幾年隨著手沖式咖啡的流行大有蓋過虹吸的趨勢,但不愛繁瑣的歐美人卻一反常態,開始追求虹吸一板一眼的制作方式並樂在其中,許多國外的精品咖啡館也增加了虹吸式咖啡,畢竟優雅的虹吸式器具和“神奇”制作過程的魅力足以令許多人著迷。 虹吸壺的構成主要爲虹吸壺上壺、虹吸壺下壺、支架、壺蓋、攪拌棒、濾布、酒精燈 虹吸壺大多分爲3人份和5人份,每一人份的標准爲120ml水,每一人份使用的咖啡粉量爲7-9g,我們平常使用的單品杯大多爲160-200ml,所以一把三人份虹吸壺的出品大概是2杯。 制作方法一 1.將虹吸壺下壺接入適量水,推薦使用熱水,因爲虹吸壺標配的酒精燈加熱一壺冷水大概要10幾分鍾,比較費時 2.擦幹下壺,將濾布放入上壺底部並將過濾布底部的挂鈎固定在上壺底部導管上,裝入咖啡粉。 3.將上壺插入下壺,點燃酒精燈,注意上壺的虹吸導管應與火源垂直于一直線,隨著水溫的升高,下壺的水慢慢抽至上壺,使用攪拌棒均勻的攪拌,使咖啡粉和水充分的融合,並開始計時。 4.咖啡的萃取時間在1分鍾左右,淺烘焙的咖啡可以適當延長時間可以提高甜度和醇厚度,深烘焙的則減少,以免過于濃郁和太多苦味。到達一分鍾時,撤離酒精燈,並再次攪拌上壺(通常攪拌10圈左右即可,制作期間如30秒時也可多攪拌一次。)這時便可看到上壺的咖啡液緩緩流入下壺,同時用冷的濕毛巾包裹住下壺使壺內空氣極速收縮加快回流速度。 5.上壺的咖啡全部回流至下壺,取下上壺,開始享用虹吸式咖啡。 制作方法二 只有步驟2與方法1不同,待水全部抽至上壺後再加入咖啡粉開始攪拌。方法二的優點爲水全部抽至上壺後,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下放入咖啡粉。 使用虹吸壺的技巧和誤區: 1.攪拌咖啡時,重要的是攪拌均勻,使咖啡能夠充分萃取,早年鳥哥學習虹吸式咖啡制作時,知道一種十字交叉法攪拌法非常複雜玄妙,後得知因爲早年的咖啡教學課程多以虹吸壺爲主,如果只是說攪拌均勻,學員會覺得沒有技術含量白交學費,所以強調此玄妙手法的重要性,純屬誤人子弟。其實虹吸制作需要注意的細節部分很多,但並不在這裏。 2.攪拌咖啡時,攪拌棒要避免碰到上壺底部的濾布,否則會釋放出更多濾布的味道,影響風味純淨度。 3.攪拌棒應選擇無味的竹制品或耐高溫的食用級別塑料攪拌棒,木質的攪拌棒會影響咖啡的風味。 4.冷毛巾降溫是整個虹吸制作的精髓,毛巾應盡量濕冷並且足夠大,降溫的效果才好並且不留死角。爲何降溫是精髓呢?使咖啡液快速回流的原因是防止過度萃取,另外下壺與火源接觸而溫度過高,咖啡液回流時容易被二次加溫産生讓人不悅的焦糊味。所以一杯咖啡是香是苦,降溫是關鍵。(降溫的瞬間因爲冷熱交替的巨大溫差,質量不佳的普通玻璃下壺可能會裂開,只是裂開放心不會爆炸。所以不要圖便宜,應盡量選擇品質好的虹吸壺是完全可以承受冷熱交替的) 5.虹吸壺上壺的咖啡渣是不是小山丘狀不足以說明任何問題:以前的許多咖啡書籍上,行業內,甚至業內前輩都認爲一壺好的虹吸,上壺的咖啡渣一定是小山丘狀,越高越圓越好,其實蠻可笑。只要在咖啡液回流至下座時,多攪拌幾圈,越用力小山丘越好,僅僅是基本的物理原理而已。一杯咖啡的好壞,不到最後風味的品鑒部分,是無法分辨好壞的。 所謂的小山丘只要攪拌用力點就可以高 6.虹吸壺過濾布使用後需要立即沖洗幹淨,不要在太陽下暴曬,容易産生更大的濾布味道。還有一種泡在水中放在冰箱冷藏保存的方法也不推薦,因爲泡在水中易滋生細菌。自然晾幹即可,下次制作咖啡之前,先不放咖啡粉煮一壺清水,就可以大大去掉濾布的味道並保證衛生。 7.濾布的更換:濾布的壽命主要是看使用的頻率,當咖啡回流不暢時即可更換。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