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爲什麽聞著比喝著香某天,魅主人手冲了一杯Godiva chocolate coffee接待一位朋友的朋友,央美毕业美女,北京城里住。 昨天,朋友說美女覺得那天的咖啡太好喝了,讓他幫忙問一下,哪買的,什麽品牌的。 碰到喜歡喝黑咖啡的,魅主人自然相當耐心:咖啡是海淘的,家裏自己沖需備法壓壺或手沖壺,想沖出好喝的咖啡,在咖啡粉質量、新鮮程度沒問題的情況下,需注意水粉比、水流、水溫、沖泡時長等等,啰嗦一堆。 朋友說,“一杯咖啡,至于嘛?” 其實就是一杯咖啡,對于常喝或癡迷的人,自然會體會出不同。 今天又有人問,咖啡爲什麽咖啡聞著比喝著香。 魅主人開講了:這得從咖啡的風味組成上說起。 咖啡風味(Flavors)=揮發香氣(Gases)+水溶性滋味(Tastes)+口感(Mouthfeel) 揮發性香氣=幹香+濕香=鼻前與鼻後嗅覺 水溶性滋味=酸甜苦鹹=口腔味覺 口感=順滑感與澀感=口腔觸覺,是酸甜苦鹹占比不同互相作用的結果。 客人說的聞著香,其實是咖啡豆在發育階段時,通過“酵催作用”,存儲了大量的酯類、醛類等揮發性成分或有機酸。在研磨或沖泡時,這些揮發性成分或有機酸氣化,使我們聞到愉悅的咖啡香氣。(通過咖啡的香氣可以辨別咖啡豆的好壞) 一 挥发香气 咖啡在研磨時,分子量較輕的花草水果酸香味,具有高度揮發性,最先釋出,遠遠的就可以聞到;接著是中分子量的焦糖、堅果、巧克力、杏仁味,但飄散距離比前者短,需要稍靠近點;最後是高分子量的松脂味、硫醇以及焦香味,由于分子最重,飄香最短這些氣味多半是中深焙時才有,需將臉貼近咖啡粉上方。所以,鑒賞咖啡時,聞幹香,需變換鼻子與咖啡粉的距離,較能聞到低、中、高分子量的多元香氣。 有些揮發性芳香物無法再室溫下氣化,需要以高溫的熱水沖煮,才能釋出香氣,這也就是咖啡的濕香。 二 水溶性滋味 香氣在研磨沖泡時已氣化揮發,是沒有融入咖啡液的,所以,在咖啡入口時,口腔味覺只能告訴你咖啡偏酸、偏苦之類,這是咖啡的酸甜苦鹹這些水溶性風味分子的作用。原則上,人的舌頭各區域均能感覺到這四種滋味,但舌尖對甜味敏感,舌兩側對酸與鹹敏感,舌根對苦味較敏感。 三 口感 而口感,是酸甜苦鹹四種味道相互牽制與競合的結果。一味太突出,會抑制或加持其他滋味的表現,甚至會影響到口感。比方說,鹹味成分太高,遇到酸性物,會放大澀感;微鹹遇到甜味,則鹹味被抑制,變得溫和順口,而且鹹味有時會和苦味相抵消,有咖啡達人喜歡在咖啡中加鹽,以抑制苦味;酸甜會引出精致的水果滋味,這是多少人喜歡的口感。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