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說玩手沖咖啡得燒錢?三款高性價比手沖壺橫向測評随着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到来,手冲咖啡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多,精品咖啡这个名词也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这个舶来品,人们早已打上了小资、高逼格等标签,使很多人难以接受。出于对咖啡的喜爱,LZ大概两年前开始入坑,先是意式咖啡,渐渐地又发现了手冲咖啡的乐趣,继而跳坑 ,虽说玩得时间不长,多少也对咖啡这个东西有了部分的了解。( 明明就是败了很多东西) 由于是学生党,之前又是先入的意式坑,导致跳坑时动力不足 ,只好在结合各个前辈的推荐下,从网上搜罗各种高性价比的相对应的装备,渐渐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三个手冲壶了,今天就来八一八这三个壶,当然,都是不过百的壶,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价值的。 本篇文章將會從基本外觀、出水表現、保溫性能、使用感受四個方面對三款手沖壺進行橫向對比,我會盡量保證公平公正,但是技術上和思維上的缺陷及失誤在所難免,所以各位看官大體一看。 爲了區分三個壺,這裏給他們起三個名字,阿矮,阿電,阿黑。這三個都是某寶買的。其中阿矮是最開始買的,大概四五十,鏈接大家翻看一下應該有不少,這裏就不給了,下面是阿電和阿黑的鏈接,都能很輕易的找到。 以下開始正文內容: (一)外觀:阿矮最矮,阿黑最好看。具體細節各位看官請往下看。首先是臉圖 接下來是屁股圖,這裏能看出阿黑是纏了麻繩的,透出一股隨性和文藝氣息,很是迷人,但這也是有原因的,後面會提到。 接下來是阿矮的細節圖,阿矮呢,因爲出身貧賤,所以沒有蓋子,就這麽用,不過某寶貌似也有帶蓋子款的,換湯不換藥。 接下來是阿黑,由于是搪瓷工藝,所以壺口出有一些瑕疵,這個據說是工藝限制,而且內壁會有一些小黑點,是避免不了的,不過蓋上蓋子誰看得出呢。還是覺得阿黑最好看。 最后是阿电,为什么叫阿电,因为可以烧水啊,很多人说直接用饮水机烧不行?确实是不太行,很多饮水机烧完水接出来温度会降很多,顶多85度,而这个烧到98、99度都可以,所以很方便,壶盖顶部有排气孔, 为了方便,我就强行插入了一个温度计, 把人家都撑大了,后来发现,太好用了。 从外观来干,黑色得分最高。这个壶才不到50块,我想最初店家也没想到他能用来做咖啡壶,最初的定位应该是油壶,但是貌似很多咖啡爱好者买了。。。 店家果断改名字了。同类的正规壶(定位就是咖啡壶)的有达人壶,月兔等,某宝直接搜关键字即可,亦可以乐天直采。 (二)出水表現 这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咖啡壶的灵魂,会直接影响到手冲咖啡的闷蒸、萃取、以及口味等等,当然,出品的好坏还与制作者的控水水平(麒麟臂)有很大关系,这个需要练习,这里不予讨论,只讨论硬件。手冲咖啡对于水流的要求可以分为大水流、小水流、点滴等,点滴法我用的很少(明明就没玩过,不会 );大水流的表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口径;所以小水流的稳定、方便控制、够小才是最能体现手冲壶出水能力的特点,小水流也是大多数手冲的选择。 先來看看上一輪表現的最好的阿黑,上面的臉圖中不難看出他的口徑最大,大水流肯定最快,然而搪瓷工藝再加上“油壺”的定位,讓他在小水流是表現的差強人意,具體見下圖, 可以看出有很明顯的貼壁(我也不知道怎麽形容了大家懂就行),這樣注水的時候就很難保證穩定的畫圈或一點注水,而且水的下潛沒有力度,只會在表面噼裏啪啦的,要達到穩定的水柱,水的流量要相對大很多,這樣就容易出水量太大,咖啡萃取不足,咖啡過酸。但是月兔等正規手沖壺可能在小水流的處理上強一些,然而沒玩過,不好評論,只是猜測。 接下来是阿电,口径排行老二,大水流可以,能达到要求,小水流表现一般,强过阿黑,但是仔细看看下面第三张图,还是有些贴壁的,平时使用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但不如阿黑严重。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