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不僅是門技術,更需要想象力在公衆號中我們很看到很多技術帖,手沖各種器具的參數、金杯理論等等,整個圈子好似初生的嬰兒般不斷的汲取營養。等再過幾年,我們技術都達到了一定水准,會是匠人嗎? “不會,那只能算是個技工” 匠人永遠是服務人心的,孜孜不斷的追求技術,可以保證完美的味道,但這只能代表好喝,而好喝不代表打動人。因爲除了技術外,還需要 “想象力”
咖啡不是藝術不是設計,爲什麽要想象力呢?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景中就會産生各種需求,例如什麽樣的咖啡可以與寒冷的冬天呼應呢?我們想一下冬天的畫面:雪松、寒風、堅果、壁爐。那咖啡上可否找一個有木質香氣,幹淨平衡咖啡呢,喝的時候能感受到醇厚溫暖,雪松的木質香氣。再比如春天是什麽味道?野花開始盛開,萬物爭相複蘇,咖啡便可以用狂野的日曬耶加配合幹淨的水洗豆去營造這種氛圍。 早上配什麽樣的咖啡,總不能空腹喝太酸的對不,晚飯後又應該喝什麽樣的咖啡呢? 如果家裏有了孩子,爲了紀念這一刻,烘焙一種咖啡,應該如何想象呢?三種蜜處理生豆混烘去表達? 在WBC世界百瑞斯塔(咖啡師)大賽中,15分鍾做12杯咖啡。其中4杯espresso、4杯卡布奇諾考察的是技術,另外4杯創意咖啡需要的就是想象力,把想法和理念注入到咖啡中。 2015年第16屆的冠軍SASA,在創意咖啡中的咖啡豆采用了二氧化碳浸漬水處理法,這個靈感來自于釀酒師,融合了澳洲當地的葡萄原液,又利用了黑加侖、紅糖、牛奶平衡並冷卻。整體上有迷人的奶油口感,跳躍的酸感與核果風味。
要知道澳大利亞是葡萄酒裏的新世界,SASA從生豆的處理法到創意咖啡本身都融合了葡萄酒的特色。 2001年第2屆的冠軍Martin,他對理念是“利用對食物的認識,將食物與咖啡結合起來,所以我用了不同的原材料”
这杯咖啡名为Cafe Brule,是将甜品焦糖布丁变成一杯饮品,先后加入香草糖浆、意式浓缩、鲜奶油。
充滿想象力的Martin不放過任何細節,他將香茅的一端剪成調羹,另一端修成吸管狀。
最後上面撒一些糖,再用噴槍燒一燒,賦予焦糖的味道。 整個作品中,將咖啡大膽的融合了甜品、雞尾酒的技法。 對于咖啡來講,技術不是什麽至高的追求,技術恰恰是每一個人的樸素追求。而沒有想象力的咖啡,只是化學式般的存在,打動不了人心。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