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僅是文化——美、味兼得的土耳其咖啡說起土耳其咖啡有點熟悉又陌生,熟悉在大多喝咖啡的人都有耳聞過,陌生在喝過土耳其咖啡的卻不多,這種古老的咖啡制作方法已有幾百年曆史,加上其帶有神秘的占蔔屬性,至今仍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流行著。 土耳其咖啡非常注重裝盤的美觀 飲用土耳其咖啡的國家有許多商店出售這種銅質小壺 土耳其咖啡是一種原始的制作方法,使用極細的咖啡粉加水煮沸或多次煮沸即可飲用,是種口味強烈濃郁的喝法。所以許多沒喝過的朋友都認爲土耳其咖啡除了喝到濃郁的咖啡之外還會捎帶一口令人不悅的咖啡渣。書上、網文上也大多是這麽介紹的,比如“能喝得下咖啡渣的才是真正會喝土耳其咖啡的。”非常好笑。而專業的咖啡制作,是用沸騰水的,因爲高溫會燙傷咖啡粉,産生嚴重的苦味和焦味,那麽土耳其咖啡豈不是又濃又苦還有渣了?所以許多從業人士也因爲這樣的介紹而不敢或者沒興趣嘗試土耳其咖啡。其實曆史悠久的喝法,不試試看又怎會知道呢? 制作土耳其咖啡建議使用較深烘焙的咖啡豆,香氣、甜度和醇度都會比較好。所以單品豆、意式豆都可以的。因爲需要極細的咖啡粉,所以直接把你的磨豆機調到最細就好,但如果有做espresso習慣的朋友,直接使用意式粉粗細度也是可以的。 土耳其咖啡有著濃郁的文化味,通常使用的土耳其壺大多爲銅質,外部有雕刻或者其他裝飾,內部多采用挂錫工藝,以避免銅氧化産生銅鏽。如果是在土耳其購買,就像我們去古鎮旅遊買的東西基本是傳統工藝手工制作,比如手工雕刻或者手工千錘工藝,亦或者掐絲琺琅。一眼看去十分的閃亮和華麗,但細看壺柄和壺身的結合處大多比較粗糙,有些甚至看起來會有點開裂,並非質量問題,按照傳統的制作方式就是這種“粗大明”的風格,所以入鄉隨俗,如果有機會購買無需太計較做工。 土耳其産、銅質,掐絲琺琅彩 土耳其産,銅質,手工雕刻+錘打工藝,從雕刻的紋路來看,並非使用傳統的刻刀,而是使用現代的電動刻刀,這樣一天可以多生産不少。 不要誤會,巨型的這個是阿拉伯水煙,跟土耳其壺配套的,印度産、也是手持電動刻刀雕刻 除了使用深烘焙和極細的咖啡粉、土耳其咖啡有一點小優勢,就是對新鮮度的要求沒那麽高。這點上有網文說越新鮮越好就有點爭議。 太新鲜的豆,在煮制时会产生超多的泡沫,土耳其壶容量又小,很容易溢出。而且太新鲜的豆泡沫结构也不稳定不细腻,口感并不会很好,烘焙半个月至一个月的咖啡豆拿来做土耳其,不会有品质变差的情况。所以在咖啡豆的新鲜度方面,土耳其咖啡是比较“包容”的,这点上跟意式配方豆有相似之处,可以用“养过”的豆制作。所以当你的咖啡豆无法使用对新鲜度要求较高的做法时,不妨用来做土耳其。 咖啡粉和水的比例方面,1:10左右,浓淡按需调整,不必墨守成规。 制作部分 裝粉、放糖、加水,煮制,制作期間時不時攪拌一下,保持均勻並防止“粘鍋”。說到這裏順便提下做法相同的阿拉伯咖啡,現在通常我們把只加糖的稱作“土耳其咖啡”,阿拉伯咖啡則是再加入肉桂、丁香、豆蔻之類的香料,異域風情更加濃郁,個人不太喜歡阿拉伯風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泡沫逐漸增多,快要沸騰了 完全沸騰,這時離開熱源,攪拌使泡沫消退,然後繼續煮,一般是煮沸騰三次 沸騰三次後,泡沫會減少並且變得細膩光滑 稍微靜置1.2分鍾,讓咖啡渣沈澱一下,不用擔心咖啡會變涼,要知道這可是滾燙的。倒入咖啡杯中時應當盡量緊貼杯壁緩慢的倒入,這樣倒出的咖啡液會比較多,咖啡粉比較少。土耳其壺本身的造型,上窄下寬小收口的設計,也是爲了盡量多的將咖啡粉“兜”在底部。 接下來要享用了,我想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看起來這麽美好的事物,喝起來到底如何呢?小口嘬下去,味道不太像咖啡,濃郁、粘稠、香氣十足,有點像喝巧克力味的糖漿。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會喝到滿口渣子,最多就是有一點“綿綿”的感覺,因爲咖啡渣基本都沈澱在杯底,只要杯底那點別一飲而盡就可以。不論咖啡老饕或剛入門的新手,甚至平時不怎麽愛喝咖啡的人,都能接受的好味道。而且不像手沖、虹吸、意式這些需要相當的操作經驗,就算第一次做都可以煮的很好。 據說甜的食材可以讓人心情美好,土耳其咖啡也是如此。小口嘬飲美味,可以搭配一些堅果吃,咖啡的香氣、巧克力般的香甜和堅果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可以說美妙絕倫,這一刻,生活本該如此。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