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杯理论 咖啡冲煮的基本理论 咖啡爱好者冲煮最基本的指导今天,小編來爲大家介紹“金杯理論”,那麽,金杯是什麽? 是這個? 还是這個? 金杯理论是咖啡萃取最重要的理论,它是精品咖啡爱好者们冲煮最基本的指导!学习专业的 SCAA的标准,从而制作出最美味的咖啡。学习 Ted Lingle提出的“冲煮基本知识 ”的理论,使用“咖啡折射计 ”和SCAA 冲煮制作控制表分析咖啡品质,品尝各种制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冲煮出的咖啡,深入理解最佳冲煮方法的原则,并运用冲煮原则制作最佳萃取的咖啡。 這就是“金杯理論”,首先,我們從咖啡豆開始說起~ 如果說,把咖啡豆直接扔進水裏會不會完全融化掉呢? 不用猜了,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此處請勿噴筆者~) 好啦~回歸正題!了解咖啡常識的人都知道,一顆咖啡豆,有70%木質纖維,30%可溶性的物質!以100g咖啡豆爲例,就只有30g物質可溶于水,還有70g是木質纖維,也就是咖啡渣渣~ 可是,可能會有朋友問了,萃取率過低的話會怎麽樣呢? 一般來說,若萃取不足,就定義爲酸,即是味道單薄、空洞的感覺,酸性沒有甜度的支撐會顯得尖薄! 既然有萃取過低,必然會有萃取過高的情況發聲啦~而萃取過高一般給人的感覺就是苦,即是焦、澀、雜、苦的感覺,專業的說法叫做過度萃取! 萃取率剛剛好的情況,就是我們所能品嘗到的最好的咖啡,甜甜的味道,具體來說,就是酸、甜、苦的風味物質達到了平衡的狀態! 說完了咖啡豆,接下來我們該說說水啦~豆子20%左右的可溶物質溶進了水裏,但一杯手沖咖啡裏,這些可溶物質可能還不到2%呢!于是,可溶物質占整杯咖啡的比例就叫做濃度。水越多,就越淡,而水越少,自然就是越濃! 我們結合坐標圖舉個例子來說,如果萃取率高,濃度低,也就是“一高一低”的情況下,味道就會偏向于“若苦”! 若萃取率低,濃度也低,即“兩低”的情況下,味道就會偏向于“若酸” 而如果萃取率高,濃度也高,即“兩高”的情況下,味道就會偏向于“強苦” 只有在中間區域裏,即是酸苦平衡,甜感醇厚,濃淡適口的時候,這個區域就叫做“金杯”! 那麽問題來了,沖一杯咖啡,怎樣才能沖到金杯的區域內呢? 一般情況下,在咖啡豆、咖啡設備和水質已經確定的前提下,有如下幾個因素,決定了沖煮的坐標! 第一,水溫。高溫提升萃取率,低溫降低萃取率! 第二,萃取的時間。時間越久,萃取率高,時間短,萃取率就會低! 第三,研磨度。研磨得越細,萃取率就會越高;研磨得越粗,萃取效率就會越低! 第四,擾動。水流高低強弱,注水的手法,是否攪拌等等,擾動因素越多,萃取率就會越大! 第五,水粉的比例。水和咖啡粉的比例是决定浓度的核心因素哦~依据SCAE(欧洲咖啡精品协会)定义Gold Cup Standard:”1000ml水,50~60g咖啡粉,92°C ~96°C 热水冲煮出咖咖啡”。这个咖啡冲煮落在最佳萃取率(Extraction)与浓度(Strength Concentration)的”靶心”位置,即是”Gold Cup”。 小编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滴滤咖啡最佳Gold Cup浓度为1.2%~1.45%。太清淡或太浓厚咖啡浓度均是不好的口感。美式风味:就是浓度比较淡的咖啡,所以一杯美式咖啡他的浓度TDS约落在1.2~1.3%。欧洲风味:一般欧洲咖啡浓度比较浓厚一点,所以一杯欧式咖啡他的浓度TDS约落在1.3~1.45%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