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和巧克力的關系18世紀初開始,宮廷裏和貴族之間開始流行另外一種黑色飲料——巧克力。狄更斯在《雙城記》裏這樣描繪貴族喝巧克力的情景:“第一個侍從要把巧克力罐捧到神聖的大人面前;第二個侍從要用他帶來的專用小工具把巧克力磨成粉打成泡沫;第三個侍從奉上大人喜好的餐巾;第四個再斟上巧克力汁。削減一個侍從便難免傷害大人那受到諸天贊譽的尊嚴。若只用三個人就服侍他吃下巧克力將是他家族盾徽上的奇恥大辱。” 從很多方面看,巧克力都像是舊的飲料意識形態的回光返照。巧克力沒有醒神的作用,不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相反,直到18世紀末都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爲,巧克力具有催情作用。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裏所寫的,貴族在飲用巧克力時必須有人在旁服侍,自己通常躺著或者極放松地坐在椅子上,這和咖啡所暗示的“坐著的工作狀態”也形成了對比,雖然同爲早餐飲料,咖啡意味著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巧克力則代表著,不過又是一個享樂的日子。兩位作家的飲料習慣也許能夠證明飲料暗示的階級差異:魏瑪公國樞密顧問歌德厭咖啡而喜巧克力,平民作家巴爾紮克則喝成了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咖啡成瘾者。不過貴族的這種生活方式也隨著市民社會的進程而不得不衰微,固體巧克力和巧克力粉的發明大大降低了巧克力的成本,讓它也成爲和咖啡一樣簡易的飲料——但是卻沒有讓人興奮的功能。最後,因爲富含營養,巧克力在飲料的領域劃分中被歸入了兒童食品/飲品,而咖啡則日複一日地強化著自己在飲料世界裏的地位,從歐洲到美洲、亞洲甚至殺回非洲,在如今的世界裏,不管是工作還是享樂,人人都需要提神,人人都需要好口味。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