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館與法國文學聯系緊密在巴黎住上一陣,就會發現法國人喜歡上咖啡館。巴黎有不少咖啡館因文学艺术而闻名天下。有评论家甚至说,是咖啡館造就了法国近现代文学史。此话也许夸张,但几个世纪来咖啡館与法国文学结下的不解之缘有目共睹。 获得今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的亚历克西?热尼坦言,小说《法国兵法》就是他在咖啡館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在家里我什么也写不出来,只有在咖啡館我才有灵感。奇怪得很,咖啡館内人来人往,些许喧闹、嘈杂的气氛反而使我内心平静,文思泉涌。” 巴黎的咖啡館主要分布在蒙马特高地、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和蒙巴纳斯三地。
蒙马特高地上名气最大的是“灵兔”咖啡館。它在圣心教堂后面,看上去很简朴,一道木栅栏围着一幢低矮的两层楼房,酷似一座农家小院。然而,它在20世纪初却是法国文学和艺术革命的发源地,许多艺术流派诞生于此。当年,每逢夜幕降临,毕加索、马克斯?雅各布布、阿波利奈尔等许多画家和作家便会光顾此地,谈论艺术与创作。
塞纳-马恩省河左岸的圣日耳曼是文人墨客频繁出入的街区,同在一条街上的“花神”、“利普”和“双偶”是咖啡館里最有名的。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加缪经常在“花神”咖啡館聚会,讨论存在主义文学。
蒙巴纳斯也以文学咖啡館众多而着称。“丁香”“精英”等咖啡館是诗人波德莱尔、美国作家米勒、海明威等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许多这些当年的“文艺青年”曾是咖啡館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交谈切磋,相互影响,思想和激情常常碰撞出灿烂的艺术火花,创作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
时至今日,即便是深夜走进这些咖啡館,常常能看到坐在某个角落埋头写作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有人打趣说,只要在圣日耳曼的咖啡館喝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大致了解巴黎文学界一天的生活。
咖啡館与法国文学紧密相连。咖啡館不嫌弃这些经济拮据、消费少的穷作家。“双偶”“利普”“花神”等咖啡館还设立了自己的文学奖项,每年奖励并鼓励那些埋头创作的年轻作家。
法国人曾对外国旅行家作过一个调查,被问及巴黎最吸引人之处是什么时,许多人的回答不是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风景名胜,而是散落在巴黎大街小巷的咖啡館。
有人曾把咖啡館比作法国的骨架,说如果拆了它们,法国就会散架。徐志摩曾说,“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館,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 免責聲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網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擔任何責任,僅供讀者參閱! |